“老孙,你今天脸色不太好。”
“没事,这几天胸口有点不舒服,休息下就好了。”
“老孙,是不是太累了,要不要回去歇会儿?”
(资料图)
“没事没事,问题不大。”
“老孙,你回家躺一下吧!”
“既然出来了,还是把事情做做完再说。”
5月30日,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瓯海分局执法监察科科长孙康生又忙了一整天,这已经是他放弃周末休息连续工作的第9天。
这一天,同事们都已发现他身体不舒服,但他仍然坚持在岗位上。大家都以为永远乐呵呵的“老孙”,第二天还会和往常一样早早地来上班。谁也没想到,等来的却是他去世的噩耗。
5月31日,孙康生永远地离开了他挚爱的工作岗位、他温暖的家庭、他朝夕相伴的同事们,生命定格在了51岁。
说起老孙,同事周汉琴在电话里说着说着,瞬间就哭出了声,“我至今都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同办公室的朱汉男把自己的微信朋友圈签名改成了“带着悲伤继续战斗吧”。他说,老孙走了,他做事的风格会一直影响着我们。
“我们干执法的,再难再得罪人也得干”
5月30日早上开始,孙康生先后去了潘桥、瞿溪、郭溪街道等地,督察乱占耕地整改、卫片图斑核查整改等工作落实情况,当天回到单位已经将近下午2时,没休息几分钟就又起来上班。
“我当时应该多劝几句,让他去医院的……”回想起来,多年的同事秦涧峰至今十分懊悔。
孙康生是一位“老国土”。1990年,他从部队转业,1992年光荣入党,1993年起成为瓯海区土地管理局的一名土管员。近30年来,从“老国土”干到了“新资规”,他一直坚守在自然资源一线岗位。曾任温州市国土资源局基层所副所长、所长,曾2次获市级嘉奖,被评为2019年瓯海区城市建设工作先进个人、2021年瓯海区建设“五地五区”工作先进个人。
在执法线上干了几十年,孙康生从“拆违”行动到日常执法巡查,从“大棚房”到乱占耕地建房整治,碰到的都是“硬骨头”。比如督察发现的泽雅黄山村“大棚房”问题,为了按时完成整改,孙康生多次前往实地查看,而黄山村地处山坳,每次开车往返需要三四个小时,但他毫无怨言,经过多次协调终于按期完成了整改。
作为执法工作牵头科室的负责人,许多所里无法解决的“钉子”问题也会转到他手里,跑街道、跑村里、跑家里,跟违法对象谈、跟村里干部谈、跟街道领导谈,是他的工作常态。虽然每次都需要花费大量精力,才能顺利把骨头啃了、把钉子拔了,但他依然积极乐观,“我们干执法的,再难再得罪人也得干”。
“执法工作,说得直白一些,就是得罪人的工作。老孙工作经验丰富、业务精通、任劳任怨,他经手的案件,很少出现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情况。”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瓯海分局副局长王立志说,虽然自己是老孙的分管领导,但很多方面他的经验更丰富,“我要向他学习。”
在孙康生任职执法监察科科长期间,瓯海分局牵头开展了“大棚房”清理整治,瓯海13个项目35个棚房全部整改到位;统筹协调非农化、非粮化整治行动,完成耕地恢复950亩,筑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防线。仅2022年,他带领执法线查处土地、矿产和森林违法行为70起,核查和填报卫片图斑273个,完成耕地“非农化”图斑销号1008个。
孙康生在娄潘所任所长期间,潘桥桐岭山发生多起盗采黄泥事件,犯罪分子十分狡猾,选择半夜至凌晨时段,安排专人放哨,经常是工作人员一到山脚,犯罪分子立即逃跑隐匿,并且还多次对所里的工作人员进行恐吓威胁,大大增加了执法难度。为推进执法工作,孙康生不畏难、不退缩,提前联系执法、公安等部门,制定严密的方案,成功打击了违法行为,并进行了立案查处。
孙康生(右一)督察设施农用地项目
“只要我们用心,群众就会回报善意”
说起老孙,“性格很好”这句评价,几乎每个人都会提到。老孙做的是执法的工作,和群众打交道的机会多,而老百姓也喜欢找他办事。孙康生生前常说,“只要我们用心,群众就会回报善意”。
2012年3月,瓯海区仙岩街道穗丰村村民张文光、张文斌及刘时高三位老人送来了“爱民楷模”锦旗及感谢信,对仙岩管理所解决其土地权证遗留问题表示感谢。
张文光与张文斌系两兄弟,上辈遗留三间房屋,因两兄弟年轻的时候外出工作,其妹夫刘时高暂时居住该房屋,之后刘时高于1989年也出国务工。1995年土地初始登记时,在三位老人不知情的情况下,登记员将该土地使用权误登记在刘时高名下,三位老人为此事烦恼了十几年。
当时在仙岩管理所的孙康生获悉此事后,第一时间和同事到村进行调查,向村干部了解情况,并联系分局积极协调,顺利办理了土地使用权证的更正手续,替三位老人排忧解难。在担任仙丽、泽雅所长期间,他多次开展“送证上门”服务,主动将土地证送到行动不便、位置偏远的群众手中,获得了群众的好评。
到执法监察科工作以后,该科室一并承担法规、信访工作职责。为加大行政争议的化解力度,提高工作成效,他经常主动约见各方当事人进行调解。接触多了,信访人也喜欢直接找孙康生,因为打心眼里认可他、相信他。
今年,一个已经是第三次申请行政复议的案子,涉及兄弟纠纷,矛盾较深。孙康生接手后,先是向街道、驻村干部、基层所深入了解双方的矛盾点和真实诉求,做足了化解准备工作,接着牵头科室人员共同研究化解策略,最后自己直接参与调解,经过十来次的沟通协商,最终成功化解矛盾,兄弟俩也对孙康生的付出表示衷心感谢。
温州都市报2023年6月16日03版
“科室不管谁加班,他都会陪着”
孙康生一直有高血压和糖尿病,但他从不以此为借口影响工作,几乎每天都是最早到科室。在执法监察科工作群,孙康生发的最后一张照片就是今年五一假期的加班照。
对于年轻人,孙康生也非常照顾。科室里的同事,有的刚结婚,有的小孩刚出生,有的住得远。考虑到他们的实际情况,在疫情期间,作为科室负责人的孙康生主动承担起时间长、难度大的疫情防控任务,减轻他们的工作量,却从不声张,也毫无怨言。
“孙科真的从来不计较,他说工作生活两头累的时期他经历过,所以特别体谅我们。而且科室不管谁加班,他都会陪着。”朱汉男说,“他是我们科室里最大的,所以我们心里既把他当作一个可敬又可靠的长辈,更把他视为可以依赖和信任的战友。”
执法工作千头万绪,需要直面的各类复杂情况较多,既是“体力活,更是“脑力活”。孙康生特别愿意听取科室年轻同志的意见,从来不以职位高低来评判意见好坏,而是以能否推进工作作为唯一标准,好的意见就积极吸收采纳,不好的意见也会及时指正,科室里形成了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良好工作氛围。
“孙科以前最爱说‘你们都是科班出身,我应该向你们多学习’,但执法工作很多时候离不开实务和经验的托底。我刚接触执法工作,执法方式比较生硬,基层执法很难推进,但孙科把政策精神和自己的工作经验相结合,用一些相似案例去协调沟通,让我们明白执法虽难却是有办法执行的,执法虽严却也是富有人情味的。这是我在孙科身上学到最深的一点。”年轻同事郑行健回忆道。
孙康生一家四口
“大哥定了个规矩,所有人的生日都要到爸妈家过”
“生活中他并不追求品质,衣食住行也不追求大牌,冬天的外套、夏天的短袖都只有两三件,最大的爱好,可能也就是下厨了。”在妻子王崎群的眼里,孙康生是个好丈夫。家里买菜烧菜、两个儿子的接送,都是他负责。结婚25年,两个人都没红过脸。
5月31日早上6时50分,安排好两个孩子的早饭,王崎群到卧室叫丈夫起床。孩子们要在7点半之前到校,按照往常,孙康生会先把孩子送到学校,然后到单位开始一天的工作。但这一次孙康生没有答应。
“这几周一直在加班,我以为他想多睡一会儿,没想到……”这一次,孩子们上学路上,再也没有爸爸陪伴了。
两个儿子是夫妻俩盼了多年才得来的。只要有空,孙康生就会陪两个孩子骑车、看电影。但作为执法监察科科长,只要接到违法线索,孙康生就要马上出动。“儿子,下次再陪你们看电影……”这一次,孩子们再等不来父亲回家,陪他们看剩下的剧情。
孙康生是个孝子。每个周末,只要有空,他就会带着妻儿去永强老家看望自己的父母。有了大哥作榜样,三个弟妹也会赶去跟父母、兄嫂相聚。“大哥还定了个规矩,所有人的生日都要到爸妈家过。”5月27日,周六,孙康生离开前4天,是二弟孙康崇儿子的生日。生日餐的十几个菜,当仁不让地由孙康生操持,那一天,他刚跑完几个乡镇,回到父母家,就一头扎进了厨房。家人拍照片时,只拍到了他在厨房中忙碌的背影。“下一顿生日餐,谁来烧?”这一天之后,孙康崇再也吃不上大哥烧的饭菜了。
王崎群从别人口中得知丈夫“二阳”消息时,孙康生已经连续工作7天了,周末两天跑了潘桥、仙岩、娄桥、泽雅、郭溪……那一天晚上是单位同事的乒乓球日,本来一晚能打上一两个小时的孙康生,只打了五六分钟,就脸色苍白,说有点累。这一天之后,同事们再也看不到他在球场挥洒汗水的身影。
孙康生走后,家中的合照都被收了起来。
这一天之后,他微信的头像变成了灰色。
作者:温都记者 吕进科 何群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