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云新闻讯:水域面积117万平方米的静湖是目前生态城区域内最大的水体,在静湖岸边,一台刚“上岗”的水位仪正在24小时不间断工作。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通过雷达探测技术,水位仪可以实时监测静湖的水位,并按照每分钟一次的频率将水位数据回传至生态城智慧防汛信息平台,一旦超过警戒水位,或者低于常水位,系统会立即报警。
随即,工作人员将根据水位数据变化,通过开启外排泵站等方式,对水位做出调整,确保静湖水位稳定。通过智能科技的运用,既可以辅助防汛工作,又可以协助景观补水管理,让生态城在雨水的用、蓄、排三个维度上找到平衡点。
包括静湖在内,生态城已为惠风溪、故道河、贝壳堤、澜清溪、南湾等7处较大的水体安装了水位监测仪。而城市湖泊、河道水位的监测只是智慧防汛感知网的一部分。
智慧防汛是中新天津生态城在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期间推出的全新智慧应用场景。生态城位于天津东部沿海,西侧有区外河道蓟运河和永定新河;东南一侧几乎全部为海域,拥有天津市最长的沿海生活岸线;域内水系齐全,有多个内部河道、景观水体、内湖。与水为邻,亲近自然,在推窗见绿、水体环绕的同时,不可忽视的是,一旦遭遇暴雨、风暴潮等极端天气情况,生态城防汛工作就会面临挑战,可以说是“上防洪水,下防海潮,中防内涝”。
根据区域自然条件,基于整体智慧应急底座,生态城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算法模型等技术,打造智慧防汛系统,实现科学防范底册清、数据活、算法精,应急处置看得见、喊得应,为防汛工作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助力区域自然灾害风险防范。
生态城智慧防汛系统涵盖了气象、隐患、资源、水情、智慧城市共享互联5个维度34类信息,域内5个物资库、15座泵站、18个闸涵口门、2个潮位监测站点、8处路面易积水点、2个小区低洼地势等,每个点位的信息都可以通过智慧防汛网络一览无遗。水位高低、雨量大小、积水深浅、潮位涨落,这些信息每分钟更新一次;气象云图、台风路径图每3分钟更新一次。鲜活的数据为生态城防汛工作“应时势、寻良机”提供了科学辅助,极大程度上降低了风险发生的概率。
以清晰的防汛底册和鲜活的防汛数据为基础,为了做到闻“汛”而动,快速响应,生态城结合水系调用、调蓄、排放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具有区域特色的蓄排水预测模型。
拿一场总降雨量132毫米,大约持续5个小时的雨情为例。
将降雨信息导入雨情模型后,系统中很快便显示出了地表数据、地形数据、区域汇排水模型、积水方量、积水深度、水系水位等信息。经过测算,区内15个泵站中将会有9个泵站出现超过警戒液位的情况,这时工作人员就要考虑是否要多开几台泵,加大泵站的排水力量。
智慧防汛系统作为防汛信息化助手,依托感知网、通讯网,一手抓科学防范、一手抓应急处置,将实现防汛日常工作的全面信息化,辅助防汛工作的精准决策,为生态城的韧性城市建设添砖加瓦。
(津云新闻记者 陈汝宁)
标签: